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考试中心2025考研初试开始,狭路相逢有准备者胜!

吾爱考研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手机端百度浏览器不支持QQ登陆

搜索
热搜: 商志 张宇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2020年考研调剂信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2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62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学币
    发表于 2020-4-25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各大院校考研专业课资料库

    马上注册,轻松获取资料,结交更多研友,享受更多功能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学校:浙江农林大学

    专业:工学->光学工程

    年级:2020

    招生人数:15

    招生简介:

    一、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

    2020年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光学工程学科拟面向全国共招生15名学术型全日制硕士调剂研究生(最终招生人数以学校下达计划为准),招生专业为:光学工程(080300)。

    二、招生类型类别

    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获得“浙江农林大学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三、奖助体系

    按照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团队研究经费充足,学习氛围融洽,学生待遇优厚。提供国内外多所合作高校进行交流、联培、培训机会(详见以下介绍)。

    报考工科学术型硕士或理科学术型硕士的考生可调剂至本专业(专硕除外);欢迎具有光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信息、化学、材料、生物等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要求2020年考研各科和总分上国家a区工科学术型硕士分数线。根据复试成绩择优录取,录取比例高。欢迎各位同学调剂到本专业来校学习。qq群:576652784(光学工程研究生招生群)。

    四、师资队伍

    光学工程学科于2017年获批首批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同年入选浙江农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现有专任教师17人,高级职称14人,其中教授7人,拥有“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1名、第二层次2名、第三层次2名,省杰青1名,省高校优秀教师1名,2015-2019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学科还聘有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外聘专家。

    五、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科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专利60多项,出版科研专著5部。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60多篇,其中nature正刊、naturechemistry各1篇,esi热点论文10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

    六、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光电类和信息类企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高校等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七、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3个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应用、光场调控及应用和软物质光电子学。分别围绕强相干光作用下材料中产生的非线性孤子现象、光场调控与光场设计及其在光学成像、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微小作用对软物质材料的结构、能带、发光等物理性能影响等展开研究。

    研究方向一:非线性光学应用

    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光孤子的传输性质以及孤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控光场模式、参量调控等方式实现光孤子的稳定传输和可控调制。光孤子的相关研究在全光网络、光孤子通信、光存储器以及光逻辑器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研究左手材料、光纤、波导、微纳结构等新材料、新结构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其应用,为其在光通信、光子晶体、手性分子材料、非线性物理、量子光学等研究及应用中奠定基础;相关研究在光计算、光通信、量子信息、激光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逻辑门、光开关、激光变频技术以及光通信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2020年该方向计划招生硕士研究生4名(最终以学校下达计划为准)。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1

    戴朝卿:光学博士,教授,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省“育才工程”入选者、校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学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已在《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physicalreviewa》和《physicalreviewe》等知名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85篇(一、二区41篇,top文章20篇),esi热点论文5篇、高被引论文15篇,论文累计他引2500多次,单篇他引达104次、h-index指数为32。1篇论文被杂志journalofphysicsb选为2012年度亮点highlights论文,1篇论文被杂志physicascripta选为2012年第85卷第4期的封面论文。出版专著3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

    联系方式:dcq424@126.com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2

    王悦悦:东南大学博士,副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校“青年英才”优秀青年人才。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和微纳光电材料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noresearch》、《nanoscale》、《nonlinearphys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省科协“育才工程”资助项目1项。专利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10项。作为主编之一出版著作2本和教材1本。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第七届全国氧化锌学术会议优秀口头报告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多项。

    联系方式:yyshiyan@126.com

    研究方向二:光场调控及应用

    通过光场的振幅、相位和偏振态分布的调制,构建新型光场并形成新的光场多维调控方法,为其在物理、信息处理与通讯、材料、化学与生命等研究及应用中提供物理基础;相关研究在全息光镊、自旋选择成像、激光微加工、信息传输与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从光场的构建与传播、信息传递角度出发,为光的成像过程建模,通过引入数值计算方法克服传统信息记录方式的局限性。相关研究直接应用在计算成像、光学信息安全处理、机器视觉、模式识别等方面。

    2020年该方向计划招生硕士研究生5名(最终以学校下达计划为准)。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3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4

    周国泉:光学工程博士后,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浙江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光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光束传输及其在农林业上应用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科技厅计划项目1项等;已在国内外主要光学激光学术刊物包括《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和《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120多篇被sci收录;在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2项;获全国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2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4项、浙江省科技兴林奖1项等;参与的nature论文获得2017年度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杰出贡献奖。

    联系方式:zhouguoquan178@sohu.com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5

    储俢祥: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博士,教授,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物理学会理事。近五年在《opticsletter》、《physicalreviewa》、《opticsexpress》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5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主要研究领域:大气环境下光信息传输的优化、自适应光学校正、计算光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等。

    项目组长期与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以及合作研究。

    联系方式:2478560749@qq.com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6

    汪小刚:浙江大学光学博士,教授,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公派访学一年。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journalofphysicsd:appliedphys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多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100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实用专利10多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多项,曾以主要成员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多项。2015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

    主要研究领域:光学信息安全处理、计算成像与模式识别。

    联系方式:wxg1201@163.com

    研究方向三:软物质光电子学

    软物质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能带、发光、导电等物理性能,为其在物理、信息传感、环境、材料、化学与生命等研究及应用提供物理基础;相关研究在新材料制备、传感器、超级电容设备、离子筛选、环境改良与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微小作用对软物质材料的物理性能影响,尤其是基于离子-π作用对富含芳环结构的碳基材料相关研究,直接应用在二极管、光致发光材料、超级电容、海水淡化、辐射检测及处理等方面。

    2020年该方向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名(最终以学校下达计划为准)。

    冯尚申: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二级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现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浙江省工量刃具检测与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级各类奖或荣誉30余项。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和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在《adv.opt.materials》、《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70篇,其中sci/ei收录46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完成省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在内的项目7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8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省基金面上项目主要是采用自组装+磁控溅射方法研究合成微纳结构的光吸收和反射性能,项目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下一步将依据农林大学研究特色和科研条件,结合原有研究基础,重点在生物光子学方面开展交叉科学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fengss@zafu.edu.cn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9

    陈亮:博导,教授,首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碳基纳米材料物化特性及应用研究团队的负责人。

    主要研究软物质中的离子吸附、离子筛选、有机药物吸附、光致发光、光学带隙调控等分子级别的机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水淡化/重金属截留过滤、蛋白折叠的生物领域、半导体材料、传感、水分保持/养分/农药缓释的作物生长等领域。分别在《nature》正刊、《naturechemistry》、《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journalofappliedphysicsd》、《scientificreports》、《physicae》、《opticsexpres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相关的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esi高热引、高被引论文1篇。

    主持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5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一项。第一作者nature论文获得2017年度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杰出贡献奖》。

    项目组长期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澳大利亚核科学和技术组织(ansto),浙江省环保局等开展合作研究及其研究生联合培养。

    联系方式:liang_chen05@126.com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10

    陈均朗:副教授,生物物理博士,浙江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journalofphysicsd:appliedphys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物质相互作用,尤其是碳纳米颗粒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以及碳纳米材料在水处理的理论研究。

    长期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省环保局等开展合作研究及其研究生联合培养。

    联系方式:chenjunlang7955@sina.com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11

    徐晶:博士,校特设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系博士后(barbarafinlayson-pitts和r.bennygerber研究组),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浙江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1项。

    主要从事大气中新粒子形成及增长机理的理论研究;理论设计具有多重键、双自由基、卡宾、平面四配位或超配位碳的新型非经典化合物;团簇的全局结构搜索程序的开发。分别在《j.phys.chem.lett.》、《chem.eur.j.》、《phys.chem.chem.phys.》、《daltontran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9篇,通讯作者论文4篇)。

    联系方式:jingxu@zafu.edu.cn

    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接收调剂研究生-12

    刘伟:博士,校特设副教授,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物理系初级研究专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博士,浙江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1项。

    主要从事计算材料科学、固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应用高性能并行计算设备与先进的材料学计算方法,深入理解低维材料原子结构与电子性质、磁学性质、力学性质、催化性能之间的关联,设计新型低维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分子光解、锂离子电池、固氮反应、催化等领域。分别在《nanoscal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letters》、《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等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7篇。

    联系方式:weiliu@zafu.ed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601498045


    8:30-23:00

    QQ|网站地图|PDF电子书|手机版|视频资料|小黑屋|吾爱考研

    GMT+8, 2024-12-22 16:26 , Processed in 0.131052 second(s), 4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吾爱考研 X3.4

    www.52kaoyan.cn;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