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轻松获取资料,结交更多研友,享受更多功能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主人公曾经只是一名中专生,然后,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今年成功考上了某强势工科院校的研究生。 也希望,他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同学,成功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 中专学历,与研究生学历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可能很多人没有什么概念。 但是,我们可以与大部分考研同学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 一般来说,他们的经历是这样的: 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大学(考研)—研究生。 而中专生,是从初中毕业时分流出去的,中考完后,一部分同学考入高中,另外一部分(将近50%)只能上中专。 中专与高中一样,同样是读3年。 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学习年限上,貌似中专是与高中学历等价的(不太严谨)。 所以说,中专离研究生学历隔了“十万八千里远”,中间还隔着大专、本科。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专生,真的能考研吗?中专生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中专学历,如何才能考研究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专学历是不能直接考研的。 想考研,学历至少是大专才行。 本科生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而大专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研究生,并且还有额外条件。 条件是大专毕业必须满2年,并且在考研复试时,还要加试两门专业课。
所以,中专生想考研,可能只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先选择考大专(自考、成考等),然后等大专毕业满两年以后再考研。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考研的成功率较低,并且学校与专业也有所限制。 第二种是先考本科,然后等本科毕业后直接考研,这种方式成功率比较高,也可以考更好的大学,专业选择余地大。 所以,看得出来,中专到研究生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走。 当然,你也可以先选择考专科,再进行专升本,最后再考研究生。
不过,有一种叫做“对口单招”的方式,考上的本科还是全日制本科,与通过高考上的本科并没有什么区别,学位证、毕业证都一样。 所以,含金量超级高,只不过有些省份限制为只能考本省二本院校,希望同学们能够及早关注一下相关政策。 而文章开头的这位同学,刚好就是通过江苏省“对口单招”的方式直接从中专考入全日制本科的。
然后,等毕业以后,他又第一次就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 相比大部分中专生、大专生来说,这位同学的经历绝对是励志的。 他没有让中专学历成为他的最终学历,也没有让没能参加高考成为他的终生遗憾。 在中专三年,真的没有什么学习氛围可言,关于这一点,我想上过中专(职中)的同学都深有体会。 所以,能够在中专毕业后通过“对口单招”考入大学,确实非常不容易,也与他的自律有很大关系。
毕竟,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身边同学都在放飞自我的环境下,想要坚持学习并不容易。 他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搬个桌子坐在楼道里学习,宿舍太吵了,在别人眼里,他可能就是个“奇葩”吧! 而“对口单招”考试,虽然没有像高考那样竞争激烈,但是,考试题目却更全面,除了语数外、专业综合外,还有一些技能考试。 比如,江苏省“对口单招”满分1000分,其中笔试700分(包括语数外,专业综合,专业综合考的专业课较多,也比较难),技能300分(实操性考试)。
而想要考上本科,至少要考800分才行,因为本科线就高达750分。 最终,通过不懈努力,这位同学的单招成绩为800多分,在全省的排名为70多名,属于前3%。 但是,由于是单招,成绩无论多高都只能去二本,因为,单招学校中没有一本大学。 我想,这也是很多单招生最为遗憾的一点吧。 考上本科的他,由于没有上过高中,基础并不扎实,特别是英语、高数,基本上属于“零”基础。 所以,想要考上研究生,他需要付出比其他考生多几倍的努力。
就拿英语单词来说,一有时间他就拿出来背,截止考试前,5500考研da纲词汇,他背了不下10遍。 而数学,更是令他头大,但是,没有别的捷径,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啃书”、刷题,一遍不懂就看两遍,两遍不懂看三遍……,直到弄懂为止。 最终,他在2021年考研中“一战成硕”,以371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考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强势专业电气工程专业。
据说哈理工该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保守估计年薪都在15万左右! 而他对于将来的学习与生活,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要继续读博士,考985/211大学的博士”。 我想,他并不是随口说说,他绝对做得到,所以,我们也祝福他,祝他在哈理工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走向辉煌。 写在最后的话 说实话,看了这位同学的经历后非常感动,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每年几百万考生中,有不少同学居然是从中专一路上来的。 我想,他们相比考研的本科生,更加令人敬佩,也更值得尊敬。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因为不甘心,不想让中专成为他们学历的终点。 这位同学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每当别人问我父母,你儿子在上什么学校的时候,他们都不好意说出口……”。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无数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