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轻松获取资料,结交更多研友,享受更多功能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8月2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有考研辅导机构打出花十余万元参加辅导保证通过考试的“班”广告,声称有“内部资料”,配备“优良师资”,并拥有所报考学校的“内部资源”,“保证”通过复试;若录取不成功则会向学员退还学费。然而,记者调查后发现,所谓“优良师资”多为在校研究生,教师招聘不核实身份学历,“内部资源”仅为讲义和教师动态,校方回应与该机构无关。而所谓考研“失败即退费”则给退费设置了非常多的限制,实际上12万元学费最多能退2万元。 12万元能买到一个名校研究生,值不值?从报道看,有众多考生投奔“班”,还是能了解到这块市场的巨大潜力。“”是这家考研辅导机构吸引考生的关键词,可靠什么“”是监管部门和考生必须仔细深究一下的。 考生应该明白,任何一个目标高校都是不允许开设任何考研辅导班的,那么,这家对外声称“”的机构,靠的是什么?如果靠的是教授科学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从而提高考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承诺就没有问题。但最终能不能过得了考试这一关,顺利成为某校研究生,最终还要看考生的努力和吸收消化水平。双方共同作用,才能奏效。 如果“”靠的是所谓“内部资料”“私下关系”,考生必须掂量一下:这样的“”能有几分把握?如果报名时是这些说辞说服了自己报名,那最终被坑掉10多万元,考生首先要扪心自问的是自己投机取巧的不端正考研态度。 而且,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现场被发现的,成绩须被取消;事后核实的,学籍、录取资格和获得的学历证书全部无效。到底是要一张干干净净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还是要从此走上忐忑的人生?考生须思量。 当然,以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考生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为噱头的机构,必须接受法律审问。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违反之,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发布广告,并依法惩处。而考生因其想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很有可能难以获得赔。 根据记者的调查,对于那些纯属以“内部”为噱头吸引考生报名签约的机构,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考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笔者想问的是,是否还有记者暂时没有调查到的,确实打通学校拥有了“内部资料”和“私人关系”的机构在继续招生?这需要有关部门对准“”认真摸底,彻底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