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轻松获取资料,结交更多研友,享受更多功能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心理测验依据所测量的心理特质或行为,分为:认知性和非认知性两大类。非认知性测验所测的特质或行为是情感性的。按照知、情、意的传统三分法,前者是对知的方面,后者则是对情和意的方面的测验。 2、认知性测验和非认知性测验的区别: (1)认知性测验和非认知性测验在对被试的要求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认知性测验基本上是最佳表现测验,其目的是测得被试的能力或水平,被试应该尽努力做正确回答。而非认知性测验是典型表现测验,其目的是对被试的日常一般行为做代表性的取样,而不是测量其是否有行为能力。非认知性测验的答案并无“对”、“错”之分。测验者关心的是被试的反应能否确切地代表他或她的典型行为。 (2)非认知性性质的测量中,人格测验都占有中心的地位。广义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力、能力倾向、需要、动机、情绪、性格、兴趣、态度及其它心理和行为的差异的总和,既包括认知性变量,又包括情感性变量。 3、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由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它们的一个特点是高度结构化,每一量表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系列数目较多、内容明确具体的叙述语句,项目形式多为是非题或选择题。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一般都建立了标准化常模,标准化和量化的结果必然会减少测验者主观因素的介入。自陈量表的高度客观性是它的一个显著优点,因此它有时又被称为客观式人格问卷。 (1)自陈量表的编制方式:理论推演法、经验效标法、因素分析法。 理论推演法的特点式以理性的逻辑或已知的人格理论作为测验编制的基础。测验者根据要测的人格概念,找出有关的行为、情绪状态、信念等,编成具体项目。然后,再依据试测的结果与理论假设是否一致,对初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修改、并建立常模。 (2)典型的力量推演法量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显相焦虑量表(MAS):也是根据理论推演原则编制的典型测验工具。1953年泰勒为了研究个体的瞬眼条件反射,编制了这一量表。 4、经验效标法:以经验效标法编制人格测验,对要测的人格特质,并不需具有既定的理论基础或假设。编者时,测验项目的选择完全是以实证资料为依据,即只保留那些能够将效标组与控制组分开的项目,而不管其内容看起来是否合理。典型的经验效标法量表有: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是当今人格量表中使用最广而且最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MMPI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MMPI中的测验结果将原始分数转化成T分数,超过70的分数被称为高粉,可能指示着精神障碍的存在,值得特别注意。MMPI-2于1989年推出。 从1980 ~ 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以宋维真为首的研究小组对中文版MMPI几经修改和测试,于1989年1月正式发表了MMPI的测查表与使用手册。 (2)加洲心理量表(CPI)是一个类似MMPI的经验效标问卷,修订本出版于1987年。CPI主要用于测量正常人格维度。 5、因素分析法: (1)这种方法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一项人格测验能真正测量要测的特质,那么它包含的各测验项目必须具有显著的内部一致性。使用此法编制测验时,编制者要根据对某一问题已有的各方面知识,编制大量项目,施测于大样本,然后将所得资料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得到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即代表这些项目所测的人格结构。编制者可将具有显著因素负荷量的项目保留,进行因素命名,并组成一个人格测验。 (2)因素分析量表的典型代表:16PF和EPQ。 1 16人格因素问卷即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是卡特尔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理论,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的。16PF的计分方法是将各量表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并由此绘出被试的剖面图。 2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共含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三个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L)。E量表的高分表示人格外倾,低分则表示内倾。N量表得高分的被试可能焦虑、担忧、郁郁不乐、情绪反应强烈、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P量表的高分则可能表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感觉迟钝、与他人关系不佳、喜欢寻衅闹事等。L量表测量说谎或掩饰,但也代表假设的一种人格特质,即社会朴实或幼稚。 在EPQ测试结果上,男、女有差异、E、N量表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L则上升。精神病人的P、N分数都较高,L分数极高。EPQ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EPQ的中文版,在北方地区有陈仲庚等人的修订本,南方有龚耀先、刘协和等人的修订本。EPQ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较少应用于临床及其它场合。 6、序列系统法:人格研究表是杰克逊根据默瑞的需要理论设计的,共有22个量表。 7、投射测验是:人格评估的工具之一,它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其人格特点。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对暧昧不明、非结构化的刺激的反应,由于没有明确的情境线索、过去经验或他人的观点的影响,会反映出其自身独特的人格特征。刺激本身并不含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它们所引发的反应则是有特殊意义的。此一意义来自被试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其心理上的需要、个性、情绪、动机、冲突、防御等内在状态。 8、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投射技术的缘起和发展与心理分析理论有密切关系。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解释测验的结果。 (1)罗夏克墨迹测验(RIT):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编制的使用最广泛的墨迹测验。 1 1921年,他从所使用的墨迹中筛选出10张图片出版,这就是的RIT。在10张图片中,有五张是黑白的,有两张除黑白外,还有红色墨迹,其余的三张则为淡彩色,每张图片上的墨迹都是对称的。 2 实验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自由联想阶段、询问阶段、极限试探阶段。 11 RIT的计分和解释通常从三方面进行: A. 反应的部位:测试者要根据被试是对墨迹图的整体、局部,B. 还是对空白处做反应,C. 将各反应分类。 D. 反应的决定因素:是指E. 被试做反应的依据,F. 包括形状、彩色、阴影等。 G. 反应的内容:指H. 被试回答的内容。 12 RIT主要适用对象是成人,但也克应用于三或五年级以上的儿童。 (2)主题统觉测验(TAT):由默瑞和摩根在1935年编制出版。TAT的材料包括31张图片,其中一张为空白图片。图片中绘有主题不明确的一些图画,大多数图画中包含人物。测验者每次给被试看一张图片,要求他/她讲一个故事,在指导语中鼓励被试尽量发挥想象力。 (3)语句完成测验的程序是要求被试将一系列的句子补充成为完整句子。 9、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1)鉴于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对人格的深层结构或无意识仍保持相当兴趣,投射测验作为相应的测量工具仍有其地位。因为其它人格测验根本就不以无意识内容作为测量对象。 (2)投射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工具,在评分、解释的客观性及信度、效度等测量指标上有待提高。 (3)应该加强从事投射测验人员的训练工作。 10、主体测验:是一类非结构或半结构化的、随意而非伪装的人格评估技术。 (1)主体测验一般包括会谈和自我概念的测量。 (2)会谈从结构性质上来分,包括结构型会谈和非结构型会谈。 (3)语义区分测验(SDT)最早出自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的语义心理学研究。 11、 Q-分类或称Q-技术是:由司蒂芬森1953年创立的,用于单一被试前后测验结果的相关或两个人测验结果的相关分析。Q-分类对研究自我概念的变化特别有用。
|